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学习方永刚同志事迹有感
研究生英语教学部 翁峥彦
学习方永刚同志的事迹之时,正值我重返教师岗位的第一年。在努力调整自身重新适应并胜任教书育人工作的当下就有幸读到这位同行催人泪下,既平凡又伟大的事迹,我的触动是很大的,从中,我也领悟到了很多东西。老实说,在当上教师后,我对这份工作不是没有过疑惑,其中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然这个回报并不是什么物质上的回报,而是希望能在知识上,在精神上能和学生们产生互动,能和他们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可很多时候,辛辛苦苦备好的课,在课堂上学生们却回应廖廖,让我感觉自己在唱独角戏。我一度怀疑自己的能力,也埋怨过学生的不努力,而这次方老师的为人处事,治学任教,极大的激发了我,让我受益非浅。
首先,我注意到方永刚老师能把每堂课都讲成精品,这与他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当老师的都知道,要给别人一碗水,你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作为一个政治系的教授,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底蕴。政治理论的学习是比较枯燥和艰难的,相应的,如果要把它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给普通老百姓,难度就更大了,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学懂、弄通、吃透;而且,改革开放后,国家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情况新理论有如潮涌,这又要求理论学习必须跟上时代,稍不注意更新知识就有可能变成古董。方永刚同志二十多年来从没放弃对党的理论的追求,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学习,所以他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然后才能把它传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这方面方教授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身为教师,不管我们的专业是什么,我们都应该像他那样,在学术研究上孜孜以求,以卓越的学识教育学生,以严谨的学风感染学生。
其次,方永刚老师在上课时很注重技巧,注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他常常能用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例子生动地传播党的理论。在给社区居民讲“和谐”时,他用拆字游戏作开场白;在给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讲先进性时,他引用本乡本土的顺口溜;讲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时,他追溯大家耳闻能详的历史……他的这些事例生动地告诉我们,授课是要讲究技巧的。我曾经也很怕理论学习,因为以前的政治课,我们习惯照本宣科,死背书上的概念,往往考试结束了,概念也忘得差不多了,以至于入党时我又用很长时间重新学习党史党章和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但是现在,方老师告诉我们原来政治课也可以上得这么生动活泼,推此及彼,我们上课时也同样要注重方法,同时要学会因材施教,这样学生才会乐意来上课,乐意去学习。好的老师能成就优秀的学生,因为他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热情,最后甚至能改变学生的人生轨迹。作为教师,我们肩上的责任是重大的,所以改变死板的教学方法,不是建议,而是必需。
最后,我觉得也是最重要的,是方永刚老师对党的坚定信仰和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以上谈到的两点,说说容易做来难,而要像方老师那样二十二年如一日,即使是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还能超额完成200%的教学工作量,撰写千万字的研究文章,没有坚定的信仰是做不到了。而这个支撑他的信仰,就是党的创新理论。这是方老师信仰、学习、传播、实践了一辈子的理论,也只有对党的创新理论这个真理的信仰,才能支撑他一直坚持下来。信仰的力量是巨大的,同样是共产党员的我们,从他身上可以学到的是真诚的信仰,对党的事业和本职工作的忘我投入,这是奇迹产生的真正原因。
方老师是平凡的,但他一路走来,脚踏实地地创造了不平凡的事迹。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若干年后,换得桃李满天下。又联想到北大的孟二冬教授,同样也是教师,也在讲台上鞠躬尽瘁。他们都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师德的人,也是我们这些同行的楷模,要学习他们,就要从我做起,抱着对党的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全身心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让自己的人生也在为伟大祖国复兴而奋斗的事业中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