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朱安博)

来源: 时间:2007-09-19

学习《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朱安博

2007年8月31日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座谈会并发表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教育事业的高度关注,对教师寄予的厚望。他在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人民教师的高尚精神和巨大贡献,深刻阐述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广大教师寄予了殷切期望,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学习了总书记的讲话,体会颇深,结合我们理工大学和外语学院的发展实际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凝结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爱”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党中央把优秀教师代表请到中南海怀仁堂座谈,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亲切关怀。这是在第23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送给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最好的节日礼物。总书记的讲话凝结了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深切关爱和殷切期盼,必将指引和激励广大师生把工作和学习搞得更好。我们理工大学在11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更要切实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我虽然进校时间很短,但也感受到了学校和外语学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热情和帮助。从刚刚报到开始,就参加了学校的人文学科建设会议和本院的学科建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就尊师重教明确提出了“三个必须”,即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必须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这就从保障教师的地位、维护教师的权益、提高教师的待遇等各方面提出了要求和措施,对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我们理工大学而言,作为一名新教师,我深切感受到了学校对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的确能落到实处。

二、“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这“四点希望”在全国广大教师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四点希望”是对新时期师德精神的新阐述、新概括,契合师德建设的实际要求,也符合广大教师的人生价值追求,使广大教师更加明确了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提高教书育人水平的努力方向。“四点希望”从敬业(社会责任)、勤业(治学态度)、创业(创新精神)、乐业(道德情操)等方面诠释了人民教师的师道精髓,指明了为师从教的正确道路。作为一名新教师,我们要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我们要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在发掘兴趣和潜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作为教师,特别是一名刚刚踏上一个新岗位的教师,更要自觉养成良好的师德师风,爱岗敬业、勤奋好学、严谨治学。由于外语学科的特殊性,作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更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对比和差异,以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来感染学生,言传身教、思想育人、榜样带人,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努力成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三、“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总书记的讲话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全面阐述了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重大方针政策,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推进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诸多重大问题,都作出了精辟阐述和高度概括,这对于推进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当前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应该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要成为合格教育者,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我们要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养成求真务实和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恪守学术道德,发扬优良学风。

四、结合我院实际进一步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

对于我们学院而言,尽管英语学科自建成以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大学英语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因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本学科设置的课程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要,即使需要更新,难度也不是很大。另外,学校对英语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极其关注。发展的形势是有利的,但面临的挑战也是残酷的。与其它传统学科相比,英语学科相对年轻,还需下大力气求发展,以便跟上学校整体的发展步伐。

当今社会是一个科技强势的时代,人文作为弱势学科特别是外语学科在许多理工科院校处于一种无足轻重的地位。人文学科立项难,师资晋升难,人文课程推进难,这是普遍现象。当然,困难同时也是挑战和机遇,我们要积极引导,调整完善学科建设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学科管理运行机制,争取外语学科的快速发展。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战略思路,只有加强专业的建设,争强我院的实力,才能促使外语在人们心目中从“工具”型向“专业”型的转变,从而使得外语学科在我校从“附属”型向“主体”型的方向转变。

胡锦涛从全球国际竞争的角度,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中国的未来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归根结底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途径,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工程。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充分说明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早已把教育界置于一个空前的高度,已经把教育的兴衰和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未来紧密联系起来审视之、考量之。

当一名老师是清贫的,但我应该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当一名老师是崇高的,我们要以高尚的师德,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洪流中去,积极钻研新课标、新教材,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拓展新思路,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中国高等教育界之事业,投身于民族的复兴之中。从而把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