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奋图强、走出村庄:寒门学子的大学梦
留守儿童当自强。我来自湖南的一个小村庄,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爸爸妈妈迫于生活的压力,不得不背井离乡,在一份又一份的兼职中挣取家用。从小我就懂得生活的不易、明白爸爸妈妈的辛苦,体恤奶奶农忙辛苦。
穷人孩子早当家。小学我便寄宿,到了初中,窄小的宿舍要容纳十多个人,不足一米二的床板上躺着两个因为炎热和蚊虫叮咬翻来覆去的人。我攒足了劲,晨光熹微开始早读、宿舍熄灯后继续在被窝里温习功课,三年倏忽而过,我以优异成绩进入了县城最好的高中。
千军万马踏独木桥。怀揣着一个大学梦,我在高中更加刻苦,扎实的积累和毫不懈怠的态度让我通过万人争过独木桥的高考,在浙理圆了大学梦。
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做自己的学业定义者
高考发挥失常,未进入心仪的英语专业。经历了一个学年的内心“挣扎”,我如愿以偿在大二时加入英语专业大家庭。
做“转专业”的决定很难,但转成功后的挑战却更让人透不过气。大二一年,我重复着的图书馆――宿舍――食堂――教室的生活轨迹,但庆幸,我收到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英语专四考试取得年级最高分,获得省政府奖学金。阶段性的小惊喜也让我更加笃定,要一直努力下去,用奋斗为青春绘制底色。
志愿服务、回馈社会:做一颗发光发热的小星星
大学期间,我参加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如杭图、欧洲艺术博物馆、省英语演讲比赛等。与志愿服务结缘,是杭州图书馆志愿服务。在一次志愿服务中,有位外国友人想参观一个展览,奈何语言不通,无法了解场馆的位置,我刚好在协助前台的咨询工作,便用英文尝试沟通,最后成功帮助了她,一句“谢谢”让我倍感温暖。
此外,我主动报名成为学习互助中心的小老师。整个十一月周五晚上,我都坚守在讲台上,回想起那段日子,因为不想让台下的同学失望,所以花费了很多心思在备课上,还要从繁重的专业课中抽出时间来总结一些实用高频的表达,定期分享到学习群组,督促他们完成任务。最后的一堂课终了,那些暖心的小纸条让我感动不已,透过这些文字,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0到1、崭露头角:在学科竞赛道路上坚毅前行
对英语专业的同学而言,最重要的学科竞赛当属“外研社”系列。未转专业前,鉴于我在英语作文方面的表现,黄慧老师特意建议我报名参加写作大赛的初赛,没有底气的我决定试一试。但因为准备不足,我失利了。令人意外的是,我后来又收到了老师的邮件,帮我罗列出了种种不利因素,还附上优秀作品让我学习借鉴,鼓励我参加下一次的比赛。我心里也暗下决心,要抓住下一次机会。
于是,读外刊、练笔成为了学习日常,有时候绞尽脑汁也想不到一个好的观点,还得从繁杂的英文资讯中提炼素材……但日积月累,素材库也渐渐丰富了起来。转眼间,第二次写作大赛来临了,“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初赛十分顺利,又接连通过过了两轮筛选,最后获得了校赛特等奖,我完成了对自己的承诺。
温暖互助、服务同学:做一颗小小的螺丝钉
舍友曾笑着打趣说:得亏寝室长是你,要不然,咱这宿舍可得乱成啥样了。我们寝室是一个组合寝,五个人来自四个专业,即便如此,大家相处还是十分和谐。
为了让寝室拥有一个更整洁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制定了卫生清洁计划,协调好宿舍成员的作息时间。更多的时候,我就像操碎了心的“家长”,要是哪位舍友比平时回来的晚,我总要发微信给她,叮嘱她注意安全。从相知到相熟,再到相互依赖,寝室长在寝室成员间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觑,也正是如此,我才不断地让自己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大学生活已匆匆过半,带着对英语语言文学的热爱,我将继续深造,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跨文化交流人才,为祖国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