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2点,应文炳院长邀请,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授、南京大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心主任魏向清在25号楼718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以译促知、以译传通——翻译新时代青年译者的使命与担当”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文炳教授主持,外国语学院众多师生参会。
魏向清教授基于南京大学翻硕专业近五年的教学经验,将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对新时代的理解。魏向清教授认为其关键词是世界性。新时代中国发展所受到的压力与阻碍,源于其底层的文化冲突。她举例习近平总书记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会面时中外报道取词的区别,体现出中美意识形态的差异。魏向清教授指出,翻译的力量在于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翻译的新时代,就是从翻译世界到翻译中国。
第二部分,译者在新时代扮演的角色。魏向清教授以本雅明《译者的任务》为例,认为译者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文化知识实践者,文明互鉴的实质就在于知识分享、文化交流、价值互参。在新时代宏观背景之下,我们应当从中吸取经验,将着眼点落于思考青年译者在中外文明互鉴中能做些什么。
第三部分,践行新使命。魏向清教授首先介绍了舞蹈剧《只此青绿》用舞蹈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向世界,认为创新是灵魂所在,民族化与国际化并非对立而是相通的。随后,她又提到了中华文化思想术语库中对中华文化非遗“阴阳、榫卯”等概念的翻译,指出中国青年译者的使命在于从世界知识的中文表达转为中国知识的世界表达。
第四部分,魏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几个南京大学翻硕学生的翻译实践项目。其中,中国世界级非遗双语悦读翻译项目的关键在传播于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非遗故事。魏教授指出,一名译者需要有扎实的中文文字功底,需要多去提升中文表达水平。此外,她还举例介绍了传统文化翻译中的知识系统增效等原则。
讲座最后,魏向清教授就人工智能问题指出,译者在翻译活动中的独特性是AI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尽可能去提升自身素养,中国新时代青年译者大有所为,应有所为。
讲座结束后,参会师生就有关实际参与翻译实践项目的建议等问题进行提问,魏教授耐心地回答了各个问题,令大家受益匪浅。这次讲座精彩纷呈,不仅增进了师生们对新时代译者任务的认知和理解,也唤起了学生们肩负新时代中国文化传播与互鉴的使命感。
(撰稿人:詹少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