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教授成果推介:超语实践、媒体传播、课程焦虑的创新研究

来源: 时间:2025-11-17

教师风采/

外国语学院林忠教授SSCI成果推介:超语实践、媒体传播、课程焦虑的创新研究

成果概览

2025年,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林忠教授围绕语言教育、字幕翻译及多语环境下的学习心理展开研究,已发表四篇SSCI论文,系统探索语言公平、超语实践与心理体验的互动机制,为语言教育与多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

1. 《以超语实践工作坊促进学生教师的教育公平意识与课堂参与度提升》

论文:Inspiring equity and pedagogical engagement with translanguaging workshops 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student teachers

内容

本研究以行动研究探索超语实践理论指导下的教师发展工作坊。六周课程结合理论、实践与反思,显著提升教师多语课堂动机与自我效能。研究指出,体验式、协作型培训可将教师身份从“语言执行者”转向“语言公平倡导者”,推动教师教育与多语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融合。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IJER)

教育研究国际期刊,关注全球教育政策与实践,兼顾理论与实证研究。

2. 《实践中的非同一性:超语实践在字幕翻译中的作用》

论文:Non-identity in practice: translanguaging as a tool for hybrid communication in subtitling communities

内容

本研究采用网络民族志方法,聚焦Bilibili业余字幕翻译,分析超语实践如何在算法治理下抗衡单语霸权。基于阿多诺“非同一性”框架,揭示超语字幕既推动语言流动,也被平台资本同化,为超语研究提供批判平台传播与社会政治的创新视角。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IJM)

跨学科多语研究国际期刊,关注多语习得及多语现象的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教育学研究。

3. 《不确定性中的超语实践:基于数字民族志的业余游戏字幕翻译研究》

论文:Navigating precariousness: a netnographic approach to translanguaging in amateur subtitling of roaming games

内容

本研究聚焦Bilibili业余字幕翻译,揭示创作者如何在不稳定环境中运用超语策略挑战语言规范、颠覆主导意识,创造多元“安全空间”,强调不稳定性在超语实践中既制约又推动创新,为超语研究与数字社区语言多样性提供新视角。

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IJM)

跨学科多语研究国际期刊,关注多语习得及多语现象的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教育学研究。

4. 《课堂外语学习焦虑研究:以中国大陆高校英国文学课堂为例》

论文:Understanding Classroom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Anxiety: A Case Study of British Literature in a Mainland China University Context

内容

本研究聚焦中国大学英国文学课堂的外语学习焦虑,发现97.44%的学生存在中高程度焦虑,源于交流压力、负面评价与考试紧张。研究结合量化与访谈方法,揭示课程、环境及自我认知因素,为缓解学科特定外语焦虑提供创新对策与教学参考。

期刊SAGE Open

全球开放获取学术期刊,跨社会、行为与人文科学领域,专注原创研究与跨学科联系。

学者简介

林忠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浙江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省部级人才称号获得者。研究兴趣为功能篇章语言学、汉英对比与翻译、教师教育及二语教学在《外语教学与研究》、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Applied Linguistics Review等国内外期刊杂志上发表文章7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等5项,主持全国外语教学科研横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译著2部,教材2部。

学者心得

“作为语言工作者,我始终视语言为思想的载体,而非研究的终点。本年度已发表4篇SSCI论文,体会是:选题上,力求小切口、深分析,从跨文化交际、话语分析等具体现象切入,回应更广阔的学科关切。写作中,注重国际视野与本土语料的结合,用扎实的数据与严谨的逻辑,勾勒语言的深层语法与社会的精神肌理。修改时,反复打磨论证链条,确保每个术语精准,每处引证妥帖,让论文在匿名评审前无懈可击。归根结底,不懈写作是对学术生命的延伸,其核心在于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我们时代独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