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王宁教授纵论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作用

来源: 时间:2012-09-26

清华大学王宁教授纵论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作用

9月21日下午,由外国语学院、文化传播学院、校社会科学联合会承办的“金沙大讲坛”开讲,清华大学王宁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全球化时代人文学科的作用”的精彩讲座。报告前,副校长陈建勇会见了王宁教授。讲座由党委委员、党委宣传部部长杜兰晓主持,外国语学院和文化传播学院多位领导出席了此次讲座,外国语、文化传播等学院的师生共同聆听了讲座。

面对人文学科在全球化时代的现状,王宁教授在他的演讲中对人文学科的作用及历史使命进行了深刻反思,并界定了“全球人文”的概念。结合自己多次到国际会议和讲坛上发表中国人文学者声音的亲身经历体会,王宁教授给在座师生分享了他对人文精神与人文学科的理解,详细阐明了人文科学对一流大学建设、对社会发展、对全球文明的作用,同时启发了当今中国人文学者所应具有的学术抱负。他说:“作为中国的人文学者,我们不仅要对中国的问题发言,同时也应对全世界、全人类普遍存在并备受关注的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是我们中国人文学者的抱负和使命。”在讲座中,王宁教授旁征博引,对人文学科发展和交流中的名人典故、学界逸事娓娓道来,使得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颇有雅趣。结合美国国家人文中心主任哈芬的专著,王宁教授对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差异性进行了论述;在他看来,人文学科所关注和探讨的东西往往是“虚”的,尽管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却能对人的思想产生持久的影响。任何世界著名的大学,即使专门研究自然科学,也仍然注重人文学科的作用,因为人文学科对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演讲中,王宁教授还介绍了他本人在语言学界提出了复数的“全球汉语”(globalChineses)的概念,并认为汉语将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语言体系重构做出巨大贡献,而我国人文学科的学生和学者也必将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作为学界的一位资深学者,王宁教授总能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对当下人文学科面临的重大问题进行了解读,给在座师生带来非常大的信息量和有益启示。

演讲结束后,针对四位师生的提问,王宁结合自身的农村实践、主编书稿、海外讲学等经历做了详细解答,整个讲座在一片掌声中圆满结束。

校社科联廖卫民(文化传播学院)、何卫华(外国语学院)供稿

人物名片:

王宁教授、博士生导师,拉美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1989年获北京大学比较文学博士学位,1990-1991年获荷兰皇家科学院博士后基金,在乌德勒支大学从事比较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论研究,1992年8月至2000年2月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兼比较文学研究所教授。现任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一级岗位津贴)、博士点负责人兼首席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同时为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致远讲席教授,任比较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王宁教授著述等身,并曾获弗莱研究奖、挪威易卜生研究奖等国际知名奖项。独立承担或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国家教委留学人员基金项目《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研究》、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后现代主义文论研究》等。主要著作有《比较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1992)、《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比较研究》(2000)、《超越后现代主义》(2002)、《全球化和文化研究》(2003)、《全球化、文化研究和文学研究》(2003)等;发表论文350余篇,其中英文论文50余篇,16篇收入国际权威A&HCI和SSCI检索系统,并有部分论文被译成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和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