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教授讲学术研究的整体规划与具体实施

来源: 时间:2013-04-08

4月3日下午,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朱振武教授来我院讲学。在7-214,朱教授为我院教师带来一场精彩纷呈,极具震撼力的“学术研究的整体规划与具体实施”的讲座。

院长蒙兴灿首先简要介绍了朱教授从事的主要工作和科研成果,在与会教师钦佩的目光中讲座开始。之后的讲座才真正让学院老师认识到什么是学术达人和科研强人。朱教授善于规划、善于统筹、善于观察,其著作等身,每年高产。在传道授业的同时,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睿智的规划,朱教授著书立说,并且总有创新,走在学术的前沿。整场讲座中,朱教授毫无保留地将自己多年的体会和经验与在座教师分享,从讲解“术”与“数”引出学问之道就是要摸清路子、找到方法开始,朱教授一步步带领全体老师重走他的学术之路,让老师们真正理解为什么学术研究需要整体规划、如何规划、怎样具体实施。朱教授讲学术研究起步时就要步入正轨,要有“三个抓”,即抓新意、抓冷门、抓创新;会“三个说”,即顺着说、接着说、对着说;要有特色意识、精品意识、和名人接触的意识和系列研究意识。介绍完什么是规范的学术论文,朱教授谈了发表论文的“十二要”,即标题要亮、小题要奇、材料要新、内容要实、信息要全、文笔要畅、目标要准、主题要明、格式要对、态度要好、沟通要勤、事后要理。通过几首自己创作的顺口溜,朱教授幽默地总结了学术研究的规划与实施。整个讲座过程中,朱教授时不时鼓励在座的年轻教师,不仅为大家打开思路,而且帮大家坚定信心。

对教师们的提问,朱教授也坦诚回答,无私分享自己的见解。蒙兴灿最后总结讲话时表达了对朱教授的感激和敬佩,着重提到朱教授的见解:大学教师要在教好书的同时写好书,通过做科研达到精神和物质双富有,以及深入长期并且有重点地做研究。

朱教授的榜样力量显然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座教师对这场实用讲座的评价非常高,大家最后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朱教授的崇敬和感谢。

人物名片:

朱振武,1963年生,文学博士,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教授,博导。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纽约大学、西弗吉尼亚大学、加州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际文学伦理学研究会理事,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中国英国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界面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市翻译家协会、上海市比较文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翻译研究会、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理事;国家和教育部社科项目通讯评委;《上海大学学报》(哲社版)编委,《外国文学研究》《当代外国文学》等核心杂志审稿专家;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三峡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多家大学的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先后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国家重大招标项目子项目一项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出版著作10种,出版编著50余种,译著20种;在核心杂志上发表专题学术论文170多篇,另有时评多篇,创作多种。主持译介的《达·芬奇密码》等五部丹·布朗的文化悬疑小说在国内引起轰动,100多家主流媒体对他进行过专题报道。

办公室李晓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