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2日下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军教授应邀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翻译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的线上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文炳教授主持。
本次讲座的目的在于指导翻译硕士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文军教授指出,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可以反映毕业生的认知能力和研究水平。他分享了四种翻译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形式,分别是翻译实习报告、翻译实践报告、翻译实验报告以及翻译研究论文,翻硕学生选择撰写翻译实践报告的人数最多。
在讲座中,文军教授着重讨论了翻译硕士在学位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学生在写作时容易出现题目过大、理论选用重复、翻译报告选题重复,写作内容局限以及翻译报告选题难度把握不当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教授作了细致的解析,提醒同学们在论文写作中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这些问题。
文军教授针对翻译实践报告的撰写环节进行了专门讲解。翻译实践报告的选题可以从自己的亲身翻译经历中获取灵感,边翻译边发现翻译的难点,从而总结并确定研究问题。关于研究方法的选择,可以选择是否使用翻译理论:使用理论需要考虑到理论具有一定解释力,但同时也会对研究造成限制;不使用理论则可采用归纳法和图表进行论述。翻译实践报告主要的资料是翻译的例句。学生译文与报告例句主要可分为包含型(指报告中的所有例句都限于译文)和相关型(指报告中的例句部分来自学生译文,部分来自其他平行文本的例句)。引用其他平行文本的权威翻译例句有助于佐证自己论文的观点,同时也可以扩大视野。
文军教授介绍了两种翻译实践报告的写作模式,分别是散焦型(指翻译报告研究译文的多种现象)与聚焦型(指翻译报告只研究某一种翻译现象)。采用“散焦型”模式需要着重问题的凝练,而选择“聚焦型”则需要对所聚焦的某一翻译问题进行详细的研究,最好通过更多权威翻译例句进行证明。
最后,文军教授认真解答了同学们关于论文写作的疑惑,至此讲座圆满结束。两个小时的讲座内容充实,条理分明,增强了同学们对学位论文写作的了解。
(撰稿人:王若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