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张辉教授为我院师生做线上讲座

来源: 时间:2022-09-23

2022年9月21日下午14:00-16:00,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辉应我院邀请,为我院师生做了一场题为《批评认知语言学:实验方法导览和辅导》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副院长饶萍主持,院长文炳教授、副院长王昌米、外国语学院骨干教师及研究生参加了讲座。

张辉教授首先介绍了“批评认知语言学”这一概念。他表示,“批评认知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和批评话语研究的交叉融合,将“话语”与“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反映了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社会转向”和批评话语研究的“认知转向”。在该理念下,学者们使用语料库和心理学实验方法来探讨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的问题。张教授介绍了“萨皮尔-沃尔夫假设”、“三角互证”等批评话语研究的相关内容,并指出批评认知语言学关注“典型的”和“理想的”读者对文本的合理解读,通常只探讨这些读者对文本的基本理解。

在讲座中,张教授解释了实验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两个概念。在“CDA”中,自变量是服务于意识形态或说服功能的篇章特征,包括词汇选择、隐喻、转喻或语言结构等;因变量则是人们预测这些篇章特征所影响的事情或是我们测量的事情,包括读者态度、情感、价值、感知、判断、决定与潜在的行为等。张教授指出了实验中三个重要的部分:测量、刺激语料和参与者,并介绍了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自由反应(free response)、是-否的选择(yes-no choice)、强制选择(forced choice)和等级量表(rating scale)。

接下来,张辉教授指出了批评话语研究的研究对象,即“篇章特征在话语中的分布”,探讨篇章选择的认知效应方法之一是使用心理学实验方法。此外,张教授还告诉我们如何分析和解释数据,包括预处理、描写统计、推理统计等。

最后,张辉教授耐心解答了我院师生的提问,和我院师生进行深刻交流。张辉教授深厚的学术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张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让我院师生获益匪浅。

(撰稿人:王帆)

未命名

张辉,语言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秘书长兼副会长,中国话语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功能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语用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200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获语言学博士学位。2003年6月至2005年6月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在研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语法加工的神经认知与个体差异研究”(2020年立项);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熟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06BYY019)、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汉语惯用语结构的认知研究”(30740040),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项目“神经词汇学研究”专。出版《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认知转喻》、《认知语义学研究》以及《熟语表征和加工的神经认知研究》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