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5日下午,外交学院副校长孙吉胜教授应外国语学院邀请,在腾讯会议上为我校师生作了一场主题为《语言学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的线上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文炳副院长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及部分其他学院教师参加了讲座。

孙教授在《语言学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中指出,语言是人和人以及国家之间交往的重要媒介,语言具有政治性、权力性、建构性等特点,它一直在影响着国际关系产生的进程与结果,也是近年来国际关系研究所关注的一个要素。语言学与国际关系之间的跨学科研究催生了新的研究领域:国际政治语言学。国际政治语言学可以以语言为视角,对国际关系中的诸多问题进行研究,既可以在学理层面,也可以在政策层面。学理研究可以围绕语言拓宽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研究,如话语理论与实践研究,语言、文化、思维与国家行为关系研究等。政策研究可以围绕语言战略与国家外语能力、话语建设、话语权、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研究等展开。国际政治语言学不仅可以拓宽语言学领域的研究,也可以丰富国际关系领域的跨学科研究,为外交实践提供启示。

在《语言学与国际关系的跨学科研究》中,孙教授分为三部分为师生们进行具体介绍:语言与国际关系的关联;语言研究进入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的过程,及学科之间怎样进行跨学科研究;国际关系领域如何借用语言来研究?其中孙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语言的镜像观和图像论、语言的建构观和使用论、语言选择的能动性等内容。
另外,孙教授也为与会师生们耐心地介绍了未来相关跨学科的研究方向:话语效度、话语竞争、话语对抗、话语陷阱、话语博弈、话语冲突、话语治理、话语秩序等对国际关系的进程与结果的影响。孙教授强调,在进行跨学科研究时,主要分为两类:一为聚焦问题,研究问题领域的话语本身,落点为语言学。二为借用话语研究问题领域的具体问题,落点为国际关系、国际政治。
在讲座尾声,孙吉胜教授还回答了部分老师的提问,指导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参会老师们被孙教授的形象气质与讲座指导深深吸引,表示受益匪浅。文炳副院长也表达了想要再次邀请孙教授作讲座指导的意愿。

孙吉胜:教授,博士生导师,外交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分委会委员。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秘书长、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外交评论》副主编。为“北京市教学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国际事务研究中心任研究员,在普林斯顿大学、意大利路易斯大学等访学。主要讲授“国际关系与语言专题研究” “高级外交口译”“国际关系理论”等课程。长期从事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话语政治、国际政治语言学等领域的研究。在外交学院创设国际关系与语言学的跨学科博士研究方向:国际政治语言学。著有《语言、意义与国际政治》《国际政治语言学:理论与实践》《‘中国崛起’话语对比研究》等,在《世界经济与政治》《外交评论》《国际问题研究》等处发表《跨学科视域下的国际政治语言学——方向与议程》《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当前全球治理与中国全球治理话语权提升》等学术论文数十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主持、参与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